? ? 2025年5月23日至25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共同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與湖北省中醫院共同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六次中醫肝膽病學術會議”在湖北省武漢市順利召開。本次會議以“多元合作共發展,傳承創新啟新程”為主題,線下參會600余人,直播點擊量超過20萬人次。
參會代表合影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王國辰、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秘書長李增德、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醫政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左威、湖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王華、湖北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剛、湖北省中醫院黨委書記、院長何小明,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主任委員徐春軍等出席本次會議。開幕式由湖北省中醫院李曉東教授主持。
? ? 王國辰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肝膽病分會在黨建工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并對分會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把準政治方向;二是聚焦守正創新,提升學術引領力;三是深化標準建設,推動診療規范化;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厚植發展根基。期望肝膽病分會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王國辰致辭
? ? 徐春軍表示,肝膽病分會按照“學術引領年”有關要求,系統推進學術活動與臨床實踐結合,深化經典傳承與青年醫師培養,開展多項品牌健康科普與基層服務項目,并在科研攻關、指南制定及國際交流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未來將繼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貢獻學會力量。
徐春軍致辭
? ? 學術報告環節,國醫大師王晞星教授做了題為《調肝名方的演變與應用》的報告,系統闡釋調肝方體系以小柴胡湯為和解祖方,衍生四逆散、腎氣丸等經典方劑的演變規律。重點解析“體陰用陽”核心,指出調肝需以疏肝、養肝、清肝等法剛柔相濟維系氣機平衡,強調肝與心、肺、脾、腎多臟協同治療的整體觀念,通過臟腑整體調治提升臨床療效,為中醫經典名方傳承與創新應用提供新視角。
? ? 國醫大師楊震教授做了題為《氣化學說概念及黃元御氣化學說》的報告,系統闡釋“氣化學說”核心內涵,重點解析清代名醫黃元御“一氣周流”理論體系。指出該學說以脾胃為樞紐,強調氣機升降有序、臟腑協同的整體觀,并結合現代臨床實踐探討其在腫瘤等疑難病癥治療中的創新應用,為中醫理論傳承與臨床診療融合提供新思路。
?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相鵬教授做了題為《醫學人工智能應用路徑分享與探索》的報告,系統剖析AI醫療落地的關鍵路徑——從數據治理、模型開發到臨床驗證閉環。重點解析多模態大模型整合影像、病理等多源數據構建精準診療體系的技術邏輯。指出跨學科協作是破解數據孤島與泛化瓶頸的關鍵,強調以肝癌智能診斷為例的臨床實踐可顯著提升診療效率,推動醫療AI從科研向臨床高效轉化,為醫學人工智能落地提供實踐路徑。
? ? 天津中醫藥大學胡鏡清教授做了題為《痰瘀互結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報告,系統梳理理論源流,提出“痰瘀同源互化”理論,揭示痰瘀貫穿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全程的病機演變規律。動態規律揭示證候演變路徑,科學基礎通過代謝組學等鎖定生物標志物。研究貫通“理-法-方-證”,推動中醫證候研究現代化,為慢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提供新范式。
? ? 此外,全國名中醫趙文霞教授、肝膽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秀惠教授、李曉東教授、徐春軍教授分別進行主旨報告。
專家報告
? ? 本次會議設置6個專題分會場,圍繞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展開廣泛研討,展示中醫藥在肝膽疾病防治領域的最新進展與創新成果,并創新性舉辦了中醫工作坊,現場展示中醫特色療法。會議收到學術論文340余篇,特別設立了論文口頭報告專場與青年辯論活動,為青年學者搭建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展現思辯風采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