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15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承辦,江蘇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協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次風濕病學術會議在南京召開,來自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500位專家參會,同步微信直播觀看人數達9000余人,風濕病分會的學術影響力在不斷提升。
14日下午舉行關節炎與青年論壇專題,姜泉主任委員介紹了類風濕關節炎病證結合診療指南評價的篩選條件,首次公布風濕病分會牽頭制定的《類風濕關節炎病證結合診療指南(草案)》,這是第一個由中醫風濕病專業學術團體發布的指南。大會還特邀了APLAR前主席、北大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栗占國教授,風濕病專家RUSSELL教授,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的魏正宗教授等分享了類風濕關節炎診治策略及國內外進展、纖維多肌綜合征研究進展、中醫藥臨床研究如何發表SCI論文。馮興華教授、張繆佳教授、幺遠教授就強制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診治策略進行了精彩的講演。青年論壇還進行了青年醫生與名老專家面對面座談交流,沈丕安、王承德、張國恩、董振華四位中醫大師分享經驗。
10月15日上午,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汪悅教授主持會議開幕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王承德教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會長、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教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風濕病科主任姜泉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顧問沈丕安教授,中華醫學生物免疫學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風濕科醫師協會副主委魏正宗教授等出席。參會代表一同觀看了致敬大醫——《聆聽三十載》記錄片,回顧了風濕病分會33年發展歷程,緬懷已逝風濕病大師,向中醫風濕病老前輩們致意。2016年分會在全面繼承、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指引下,啟動了風濕病病證結合診療指南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風濕病從業人員調查工作;積極推動學術發展,組織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同時在福建、青海地區建立風濕病分會強化組織建設,開展中西對話,加強交流學習;推動具有臨床療效中藥優勢品種的療效再評價,同時確立了明年的工作重點在基層發展。
學術會議中,曾小峰教授分析了SLE在CRDC大數據中的現狀,劉良教授講述了中醫診療RA新發現對發展現代醫學的啟示。
在傳承專題中,開展了朱良春教授學術思想傳承專題,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朱良春教授治療風濕性疾病的經驗。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講述了經方在治療風濕病中的用藥經驗。
大會收錄論文303篇,大會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論文30篇,優秀論文27篇;推選出2個優秀專業委員會及27名優秀工作者。
大會閉幕式上姜泉主委宣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風濕病學術會議將在重慶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