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12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2016年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院長安冬青教授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馬建中、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大會設置了4個主旨報告,2個午間衛星會,2個學術分論壇,共計34個學術報告,內容涵蓋了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介入心臟病等心血管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方藥、康復及學科建設等相關研究新進展,對當前中醫心血管領域新理論、新概念、新技術、新方法等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吳以嶺院士做了題為“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研究”的主旨報告,以脈絡學說為指導,深入探討“脈絡血管系統病”共性病理環節的病生理基礎;程京院士在主旨報告中介紹其團隊聯合各方力量開發的“二代基因測序平臺”,對中醫所用天然藥物中粗提物和單體作用的靶基因進行高通量快速分析,開展了藥物作用機制闡釋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王階教授做了題為“中醫傳統養生與冠心病保健”的主旨報告,以中醫傳統養生內涵為切入點,梳理總結了傳統養生的具體內容,包括起居、飲食、服食、四季、運動等養生內容;國家心血管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闡述了房顫治療的新指南和新觀點,結合臨床實踐就一些更新內容進行探討。
學術報告中,王忠教授介紹了缺血性心臟病的分子流行病學進展,以丹紅注射液為觀察藥物,從基因組學/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等層面探討了作用機理;王曉峰教授通過應用中藥聯合冠心病基礎治療及心臟運動康復對冠脈搭橋術后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康復綜合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綜合治療方案能降低患者中醫證候總積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林謙、衷敬柏、鄧悅、徐惠梅、陸曙、劉中勇、韓麗華、李瑞杰、馮雪、徐浩、李慶海、李平、張艷、竇永起、張軍平、韓學杰、李軍、劉紅旭、魯衛星等教授分別做了專題報告。
大會共收到論文119篇,匯編成《201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學術年會論文集》,內容40萬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