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歷經近20年,在7項科研課題支持下,開展了遞進研究。
采用臨床流行病學橫斷面調查方法,以整群分層隨機抽樣技術,在6家醫院開展了1010例支氣管哮喘中醫證候及演變規律的調查,掌握了哮喘發作期及緩解期中醫證候特點與演變規律;通過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開展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系統評價了中醫辨證論治方案在哮喘發作期的臨床療效,并根據基層醫院特點建立了7家推廣示范基地,形成了適應基層醫院需求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中醫辨證治療方案,并以氣道慢性炎癥為切入點開展了實驗研究,探討其作用機制;應用中醫“治未病”思想,在緩解期開展中醫藥防治哮喘發作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了中醫藥在緩解期防治哮喘的臨床療效并初步闡明了作用機理。
通過項目研究形成了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案和院內制劑及專利,提高了哮喘中醫防治效果和研究水平。
1. 哮喘中醫證候研究:本研究在文獻調查基礎上,采用流行病學橫斷面調查方法,以整群分層隨機抽樣技術按醫院等級分層,共選取6家醫院(三級醫院3家,二級醫院3家;中醫醫院4家,西醫醫院2家)調查抽樣醫院一年內共101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中醫證候及證候要素的分布情況和演變情況。闡明了天津市成人支氣管哮喘發作期和緩解期患者的證候分布及各證候病性、病位要素分布情況,為臨床辨證論治提供依據。發表相關論文7篇,培養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3名,研究成果獲國際先進水平成果1項。
2. 哮喘發作期中醫辨證治療方案研究:以哮喘氣道慢性炎癥為切入點,針對哮喘發作期“肺氣不宣、痰瘀互結、風盛攣急”的病機特點,制定了“宣肺平喘、祛痰行瘀、疏風解痙”治則,創制出“杏貝沖劑”、“麻芩合劑”,開展臨床與實驗研究;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制定了發作期辨證論治系列方藥,完成396例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系統評價了中醫辨證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及優勢;在3家二級醫院完成了116例推廣示范研究病例,形成了適應基層醫院需求的哮喘發作期中醫辨證治療方案,研究成果寫入行標《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和《支氣管哮喘中醫診療專家共識》中。共形成院內制劑1項:杏貝定喘沖劑;發表相關論文17篇,參編論著3部,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建立了7家推廣示范基地,研究成果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天津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內領先水平成果2項。
3.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哮喘緩解期治療方案研究:應用中醫“治未病”思想,進行辨證治療哮喘緩解期的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對130例哮喘緩解期患者進行中醫辨證論治干預研究,凝煉方藥形成“補肺顆粒”開展隨機、對照、雙盲臨床試驗,明確了“治未病”理論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通過哮喘緩解期中藥干預動物實驗研究,從免疫及氣道炎癥等角度闡明哮喘緩解期中藥干預的作用機理。證實緩解期合理中藥干預可以減輕哮喘氣道炎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改善氣道重塑作。發表相關論文2篇,獲得發明專利1項,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研究成果獲國際先進水平成果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