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分會第二十一次中醫經典文本及醫古文研究學術交流會”會議紀要
2012年7月31日至8月3日,由全國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承辦的“全國第二十一次中醫經典文本及醫古文研究學術交流會”在新疆烏魯木齊成功舉行。會議邀請到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教授、全國醫古文學術研究會名譽主任委員許敬生教授、主任委員王育林教授以及副主任委員孫文鐘、張如青教授等來自全國中醫藥兄弟院校從事醫古文、中醫藥文化、中醫文獻等學科的教師及出版社、醫院等單位的代表4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就醫古文的教學、科研及學科建設、中醫經典古籍研究方法的探討和創新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與研討,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同時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教授特別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向新疆醫科大學和中醫學院領導對此次研討會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感謝。
大會開幕式于8月1日上午在中醫學院二樓學術廳隆重舉行。開幕式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分會副主任委員孫文鐘教授主持。在開幕式上,首先由我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曾斌芳教授作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并向與會專家簡要介紹了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近年來的發展近況。隨后全國醫古文學術研究會主任委員王育林教授致開幕詞,并強調本次會議的主題,即保持和諧、學術兩個傳統。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教授在講話中重點介紹了醫古文教材、教法的研究和科研工作的開展情況,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希望醫古文界能再創輝煌,從教材編寫、教學改革、科研創新等多角度積極探索醫古文發展的新路子,并強調要不斷拓展科研新途徑,提出“大醫古文”的科研、管理、文化、臨床合一的深邃理念。最后,全國醫古文學術研究會名譽主任委員許敬生教授做了大會總結發言。他對大會提出兩點希望:第一、希望與會代表在認真完成科教任務的同時,把握好國家鼓勵中醫藥發展的大好時機,積極參與中醫古籍的整理工作;第二、希望各位專家同仁通過此次研討會深入探討醫古文發展的新路子。
開幕式結束后,代表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新疆醫科大學醫史博物館并留念照相,對深厚的歷史文化意蘊和蒸蒸而上的氣象倍加稱贊。
學術交流由王育林及張如青兩位教授分別主持。在科研方面,圍繞經典文本及醫古文相關科研展開討論,在訓詁、校勘等方面學術問題進行了討論。如上海中醫藥大學段逸山教授及任宏利老師,在題為《近代中醫藥期刊出版及研究價值》的報告中,對十九世紀末到解放初,影響力強,學術價值高,有代表性的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辭書出版社發行的中醫藥期刊做了分輯整理并做成索引,涉及中醫經典、中西醫論爭、中醫教育、中醫藥文化、防疫等多個方面,較客觀地反映了近代中醫藥的發展,側面折射了當時社會文化情況,有較高的中醫及文化研究價值。中國中醫藥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的張瑞賢教授在名為《淺談——<神農本草經>的傳承》中闡述了《神農本草經》問世前后其他書籍中藥物記載的異同,以及唐以前尤其是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與《神農本草經》的流傳及特點。遼寧中醫藥大學的傅海燕教授,匯報了其對《內經》中眼目詞語的研究經驗及成果,在《內經》中有關“眼目”詞語在常用工具書《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2010年新出版的《漢語大詞典訂補》等中相關中醫涵義缺乏的情況下,主要利用王瑛老師主編的《<漢語大詞典>商補》來查詢并提出商補意見,對《漢語大詞典》中《內經》眼目相關詞語的解釋作了較充分的補充。廣西中醫藥大學的黃海濤教授展示了其《音韻學知識在<醫古文>教學中的運用》的研究,分析了虛詞“于、以、為”等與實詞的共性及其在音韻上的聯系,且闡發了聯綿詞、復音詞的單音詞語化及其語音基礎。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王興伊教授,展示了新疆出土的醫學文書的研究概述及展望,提出新疆作為古代西域地處絲綢之路中段,是世界東西方文化——中原、印度、波斯、阿拉伯、希臘文化最重要的交匯處,考探其出土文物中所載的西域方藥與中原醫藥的聯系,說明對西域方藥研究、發掘的重要意義。甘肅中醫學院的候洪瀾教授就醫古文教學如何適應知識來源廣泛的形勢,介紹了敦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醫研究的聯系,提出將中醫文化廣泛傳播的使命和意義。另外,陜西中醫藥大學的張星、遼寧中醫藥大學的趙鴻君、廈門的羅寶珍老師分別就《沈芊綠醫案》、《爾雅》中病癥名詞、《戰國楚簡》中病癥的整理研究做了詳細匯報。
教學方面,圍繞醫古文教學及教學研究進行了討論,在醫古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授課技巧、課時、醫古文教改、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研討。如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張如青教授及張亭立老師,在題名《明其義,通其用——實踐性教學在<古漢語通論>課程中的探索與應用》的匯報中,提出了以實踐作為課程開展的主要載體的創新教學思路,鼓勵學生多動手,勤翻書,通過增加實踐教學,平時考察等形式,提高學生思考理解及表達能力,以達到醫文融通的培養目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永宸教授在其“如何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匯報中,提出要將醫古文教學根植在“大中醫”的背景下,讓學生體會到醫古文臨床價值的光芒,體會到中醫之“仁愛”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對古籍明辨是非的教學理念。山東中醫藥大學的賈延利教授結合教學實踐,分享了醫古文教學的心得和體驗。他提出可以利用結合字形、對偶句式,結合成語,望文生義,前后貫通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更好的記憶和理解。
最后,李亞軍教授主持閉幕會,對本次大會進行了總結,肯定了這次會議對探索醫古文發展的新路子,不斷拓展科研新途徑的重要嘗試和意義,并且對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的熱情周到的組織承辦表示誠摯的感謝。
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分會
2012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