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的年度盛典——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11月1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由中國科協、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福建中醫藥大學承辦,步長集團、《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社、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協辦的第22分會場——“中醫藥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論壇”于11月2日在福州平山大酒店召開。中國工程院陳可冀院士、李連達院士、張伯禮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俊德,步長集團董事長趙步長,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陳立典及福建省中醫藥學會秘書長阮詩瑋等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各省市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開幕式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主持。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俊德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近年來中醫藥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了能夠借助中國科協年會這一中國科技界的盛會,充分交流、展示中醫藥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中華中醫藥學會專門申請承辦了此次論壇,并且得到了中國科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他希望與會專家能夠把握這一有利平臺,充分交流、展示中醫藥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
他希望與會專家能夠提高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反應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努力提升中醫藥對人民群眾的整體服務水平,在今后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更好發揮中醫藥的作用。他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推進中醫藥的繼承與創新,以重大疑難、傳染性疾病和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優勢領域、優勢病種為重點,堅持臨床與科研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手段,加強中醫藥科學研究。要以臨床實踐為核心,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和保健服務體系。
第十二屆科協年會22分會場主席、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教授在開幕式上表示,在近年來重大傳染病的防治上,中醫藥在實踐中凸顯了自己的貢獻和在學術上的優勢特色,中醫藥在參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必將大有可為。
張伯禮院士認為,在近幾年來重大傳染病頻發的今天討論中醫藥參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作用,非常具有時效性和鼓舞性。從中醫藥發展的歷史上看,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一直是中醫藥學術發展的基礎,但是推動中醫藥取得重大突破的往往是重大傳染病。回顧近50年來的疫病,雖然都存在發病迅速、流行性廣、較難治療、變化較快等特點,但是中醫藥用實踐證明了自己在應對SARS、H1N1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和優勢,同時也推動了中醫學術的進步。
步長集團董事長趙步長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一如既往堅持只做中藥產品的藥廠,他們還將繼續加大投入,支持中醫藥的科研與繼承發展。
開幕式后,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教授就“中醫藥研究的問題與建議”作了主題發言。他建議:1、中醫藥研究的方向、目標應該明確。2、提高療效、提高治病救人的能力。中醫理論研究,基礎研究,方法學研究,平臺建設,出文章,出成果,出業績,以及各種目的,都應服從于首要目標,服務于首要目標,不可喧賓奪主。3、要防止華而不實,坐而論道,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風和搶項目、爭經費等不正之風。4、完善科技管理體制與機制,團結中西醫藥各方面力量,創新發展,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與學術水平的提高。
隨后,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就“中醫體質辨識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張允嶺教授就“從血管源性認知障礙辨識篩查談社區慢病中醫藥防控體系建立”、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姜良鐸教授就“論中醫學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教授就“糖尿病研究的未來十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危劍安教授就“發揮中醫藥優勢,應對艾滋病挑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顯教授就“動脈粥樣硬化“絡風內動”假說與實踐”、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陳小峰教授就“中醫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探討”、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黃俊山教授就“失眠人群的中醫特色管理模式與實踐”等分別作了報告。
與會專家代表表示此次會議內容豐富,對中醫藥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和優勢深受鼓舞。他們認為此次會議對中醫藥如何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方法和模式,受益匪淺,會議在濃厚的學術交流氛圍中圓滿結束。